充電量大增81%的背后,這個被你忽視的高增長行業即將迎來拐點時刻
【摘要】能鏈智電毛利同比增長13倍,新能源車充電服務迎來拐點時刻?
新能源車充電市場有個“定律”:當一個本地化市場充電供需進入平衡狀態時,補貼就會減少,而價值鏈上各方的盈利能力將提高。如今,隨著國內新能源車總量突破2000萬輛,公共充電樁建設密度的增大,充電服務終于迎來盈利的拐點時刻。
2023年3月29日,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能鏈智電(NASDAQ:NAAS)發布未經審計的2023年Q4及全年財報。財報顯示,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3.2億元人民幣(4508萬美元),同比增長245%;全年充電量49.58億度,同比增長81%;實現毛利8876萬元(1250萬美元),同比增長13倍,毛利率從2022年的6.6%大幅增至2023年的27.7%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能鏈智電充電服務訂單側盈利水平持續改善,今年1月首度轉正,2月進一步擴大至0.75%,連續保持5個月的正向增長。說得更通俗一些,進入2024年,能鏈智電每一個充電訂單都實現了正收益。對于做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生意的公司來說,應該能深刻體會到,實現這一點背后的不容易。
而在同一屋檐下的特來電,也于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,等待這一天,整整花了9年時間。
充電服務訂單側盈利,怎么做到的?
對于主打互聯互通的第三方充電服務平臺來說,充電服務收入來自于所連接的充電運營商的交易傭金(服務費抽傭),前期為了獲取用戶,往往采取較大力度補貼的策略。所以,毛利率的高低,訂單側能否盈利,取決于兩點:一個是與充電運營商的抽傭議價能力,決定了收入的“分母”大??;另一個是優化補貼策略,把“分子”做小,花更少的錢,撬動更大體量的用戶規模、充電量、訂單量。
做到這一點,非??简灣潆姺掌脚_的運營效率、數智化水平,以及對市場節奏、時機的把控能力。
根據能鏈智電財報內容,其全年毛利率從2022年的6.6%大幅增長到2023年的27.7%,提升超過21個百分點。這往往是業務走向盈虧平衡的積極信號,對比一下特斯拉、理想汽車的財報,幾個點的毛利率可能就意味著幾十億元的凈利潤波動,如果毛利率足夠“厚”的話,未來產出利潤的池子就更大,實現盈利更容易。
但難點在于,新能源車充電服務市場尚處于野蠻擴張的早期,競爭激烈,毛利率、盈利空間被壓制。那么,能鏈智電2024年1月、2月實現訂單側盈利,是怎么做到的?
首先,與充電運營商議價能力的提升,收入變多了。在最新財報中發現,能鏈智電充電服務費的GTR(抽傭率)從2023年10月的9.68%,增至2024年1月的13%,處于歷史最高水平。一方面是因為接入平臺的運營商充電量頭部效應降低,不再依賴于某幾家,分布更均衡,收入結構穩定性增強;二是長期看,公樁市場持續高度分散,中長尾運營商數量增加,第三方充電服務平臺的議價能力還會持續提升。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,中國公用充電運營商TOP5市場份額,從2018年的89.2%降到2023年的62.1%,集中度進一步下降。
其次,通過數智化技術應用,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。即便沒有補貼,能鏈智電也能通過會員體系的精細化運營,增強用戶粘性,低成本獲客,實現車主的高頻充電。此外,2023年能鏈智電新合作的主機廠包括吉利、現代、極氪、問界、長城、廣汽能源、深藍汽車,加上之前合作的“蔚小理”、極狐、嵐圖等,連接了國內主流新能源主機廠車機系統。這為平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充電用戶。
而且依托于能鏈團油積累的近4億注冊車主,可以低成本完成用戶從油到電的轉化。有數據顯示,能鏈的充電車主與加油司機的重疊度高達68%,這說明,油電業務間的協同效應巨大。相較,其他平臺沒有燃油車用戶的積淀,就不得不繼續維持補貼,盈利時間點退后。
最后,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,自然增量的紅利助推盈利水平的提升。據中汽協數據,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滲透率為31.6%;按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估,2024年銷量有望沖擊1300萬輛,新車滲透率超40%。2025將是充電服務更高速增長的臨界點,屆時新能源車總量接近5000萬輛,存量滲透率近15%,充電量預計將達到2023年2.5倍,2030年將增長16倍,未來7年的CAGR超50%。
有了以上三大因素的推動,今年2月,能鏈智電訂單側盈利水平提升到0.75%。接下來,充電服務盈利水平的天花板在哪兒?其實,可以比照更成熟的數字化加油業務,2%的訂單凈收益率并不難達到,這意味著,能鏈智電未來還有2倍多的增長空間。
能源解決方案收入占比超58%,利潤創造能力更強
除了充電服務業務盈利能力的改善,充電樁、EPC、儲能等在內的能源解決方案的利潤創造能力更值得期待。
財報顯示,在能鏈智電的收入結構中,能源解決方案收入全年1.87億元,占總收入的58.5%;充電服務收入1.29億元,占比為40.3%。能源解決方案收入占到近六成,公司從充電服務平臺升級為新能源資產運營商。
具體到能源解決方案落地項目方面,比如與浙江安吉合作的可服務1800臺重卡的“光儲充換”一體化站;為浙江省能源局建設省級充電基礎設施治理與監管服務平臺;與母公司能鏈集團一起,參與打造安徽首座“油氣電氫服”綜合能源港,最大日均可滿足2000輛燃油車、80臺氫能公交、576臺充電車輛、300臺換電車輛的供能需求。
目前各省市開始出臺政策,加速建設多種能源的智能綜合應用一體站。如深圳預計今年3月底,全市將建成超充站300座,V2G示范站120座,超充站、充電槍數量超過加油站、加油槍數量;重慶提出,到2025年底,建成超充站2000座,超充樁4000個。這將推動“光伏+儲能+車網互動+智慧能源管理系統”等一體化技術應用。能鏈智電依托于自身的連接和運營能力,以及已得到驗證的數智化能力,具有先發優勢。
而且,能源解決方案的競爭壁壘足夠高,護城河足夠深。去年,能鏈智電推出了自研的NEF(NAAS Energy Fintech)系統,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技術所形成的算法模型,實現了充電場站選址、評估、調度、運營、運維的全面智能化,可幫助場站投資方、政府科學規劃布局充電基礎設施,合理配置光伏、儲能系統,提升運營效率。
一邊是充電服務盈利水平的向好,一邊是即將成為“產糧區”的能源解決方案的逐漸成熟,新能源車充電服務產業鏈的拐點正在到來。